益阳文明网
【寻根说字】别处讲“接招”,我们讲“接舵”
来源:益阳在线      责任编辑:夏一杨       发表时间:2017-09-15

  晏

  益阳人在时间上,较少用迟、晚,而多是用“晏(ηán)”。如《山乡巨变》:(刘雨生)“你们怎么还没有出工,这样晏了?”

  《说文》:“晏,天清也。”晏的本义就是天上没有云,大晴天。晏还与安、旰通。晏、安、旰三个意思都可用在“晏”字上,读古书时一定得仔细,不能会错了意。

  旰(gàn),《说文》:“旰,晚也”。益阳人用“晏”就是用它“晚”的意思,只是读得与“安”同音(调不同),不读“旰”。

  古时称帝王死为“晏驾”,是一种含蓄说法:帝王不能按时起床,就是死了。如《战国策·秦策》:“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作为姓的“晏”取的是其本义,“天清”,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含义。晏姓,春秋时起源于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那是一个近海多晴的的地方。

  扶艄·掉舵·稳舵

  《山乡巨变》:(陈大春)“鸟无头不飞,你这扶梢的不在,他们都不敢当家……”。其中的“扶梢”应写为“扶艄”。“扶艄”之“扶”,为掌握、控制,与手扶拖拉机之“扶”同义。

  “艄”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肖”意为“变细变小”。“舟”与“肖”合起来表示“船变细变小部分”,本义:船尾。因为过去的船舵装于船艄,掌舵的人叫艄公,也泛指船家。因为船舵左右航行的方向,掌舵(扶艄)的人相当于指挥员,因而上例中陈大春将领导称为“扶艄的”。

  益阳有个词“后扳艄”,艄就是舵。“后扳艄”,意为“最后将舵扳转来”,指最后取得主动权、胜利。如说“我准备去来个后扳艄”“你这个后扳艄厉害,赢了这么多!”

  有一句俗语“艄公多哒,容易翻船”,说领导多了,意见难得统一,反而容易出事故。

  益阳作为传统水乡,与船、艄、舵有关的俗语很多。“船过得,舵过得”,是讲船过浅滩时,一定得掌握好分寸,不能船过了,后面的舵却过不去。用到社会上,这个俗语用于提醒人:必须照顾全体,不能顾此失彼。与“一碗水端平”,意思相近。

  普通话讲“接招”,益阳人说“接舵(本读为duǒ,漫读成了duó)”,接他的舵就是接的招,也有应答的意思。还有“掉(念dì)舵”,意为改变方向,喻改变主意、态度。吴方言讲“回船转舵”,如《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他有怫然不悦之意,即忙回船转舵道……”。益阳方言里的“掉”字白读为“dì”,如“东西掉下来”读为“东西dì下来”。

  “掉转”与“调转”普通话可混用。方言“dì舵”本是调转舵的意思,按说写为“掉舵”“调舵”都行。不过,益阳话里掉(dì)与调(diǎo)不同音,故“dì舵”只宜写为“掉舵”,而不宜写成“调舵”。如说“你的舵掉得真的快呀?”是批评人态度、立场善变。

  有一句俗语“走路怕屙尿,行船怕打调”,讲船要走得直才省路省力,关键是舵手的舵要掌得稳,要稳得住舵。用到社会上,“稳舵”指沉得住气、把持得住;相反,“稳舵不住”,难以成事。

  有一个词叫“作舵子”,指操纵别人。如“他平时胆子小,这次敢出头,只怕是后面有人作舵子。”

  雄

  《山乡巨变》:(邓秀梅说)“那不至于,你还很英雄。”

  “英雄”一词大家都会用,但益阳人用出来的“英雄”你可能不懂。上面例子里的“英雄”读“英精”,指老年人身体好、精神健旺。英雄本是名词,在这里成了形容词。

  “雄”字在益阳方言里白读就是jīn。它这样读有佐证。姓邢、熊的,在益阳都读jín。雄与熊拼音相同(只声调稍异,而“熊”当动物名时文读为xíng)。这是益阳方言在读音上的变异。

  “雄鸡公”之“雄”,也是这样读。还有一词“雄咯咯(ge)”,形容人做个雄鸡的样子威胁对方。与之相关,威胁到对手面前,叫“雄拢去”。鸡、鸭、鹅等家禽交尾叫“打雄”。这类用法的“雄”都读jín。

  野物·和生

  《山乡巨变》:“大家都为她着急,怕孩子给野物咬了,怕他失足落进水塘里,滚到老墈下……”

  野物本指野生动物。这个词并不年轻。《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可见“野物”并不指所有野生动物,而是不能当作祭品的、不入流的野生动物。而南方人眼中的野物往往指凶猛的野兽。周立波的例子如此,下面再举一例。艾芜《山峡中》:“但一想到山中不熟悉的路径,和夜间出游的野物,便又只好等待天明了。”

  益阳话有个词叫“和生”,与普通话的“野生”相近,但又有区别。“野生”可用于所有动物和植物,而“和生”只用于植物。如农家屋边、田边、土边的紫苏、马齿苋等一般都不有意栽种,而是先年收割时,割得不尽,第二年那里自己会再长出来。这种生长模式就叫“和生”。“和”指和谐、自然、非有意的状态。

  挫

  《山乡巨变》:(盛家翁妈)“……带了一个月,还是错了。”此处的“错”指夭折,应写为“挫”。

  《说文》:“挫,摧也。”挫的本义:折断,摧折。如《淮南子·时则》:“锐而不挫。”意谓尖锐却不会被折断。

  孩子未成年就死了,是为夭折。这对孩子固然是悲剧,而对父母的打击更为沉重。孩子长大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正常的人生过程。早夭让这一过程中断,就是出乎意料的摧折,最大的挫折。

  夭,本义是初生的草木、禽兽,引申为短命、早死。《释名》:“少壮而死曰夭。”“夭”还与“寿”构成一对反义词。《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益阳方言里,挫与错、锉甚至凿,音都近,意义也有一定关联,故周立波先生写为“错”,也有道理。

  函子

  乡下称棺材为“料”或“材(也叫寿材)”“板”等,是为讳言与死相关的事物。而夭折的小孩用的小的、简易的棺材叫“hán子”,仔细推敲,应写为“函子”。

  函字本来写为“圅”,《说文》:“圅,舌也”。因为舌头是含在口中的,引申为包含、容纳。张衡《南都赋》:“巨蟒函珠。”再引申为信封、信件。现在还称平行的公文为“函”。

  函,还有一个用得广的意思是盛物的匣子、套子。《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称小棺材为“函子”就是从这个义项来的。不直接称小棺材,也有避讳之用意。

  冲傩·师公

  《山乡巨变》:“……梓山村的那个堂客,敬老爷、冲锣,都不见效,到底被狐狸精笼死了……你要冲锣,我替你请司公子去。”“冲锣”应写为“冲傩”。“司公子”应写为“师公子”。“敬老爷”指敬民间的小神,如土地神、灶神、司命以及乡人自立的神等。

  “难”意为“哀鸣之鸟”“就擒之鸟”,引申为“不能动弹”“被束缚”“被困住”。“人”与“难”合起来的“傩”指“用法术使危害人的妖魔鬼怪不能动弹的人”。傩的本义:咒魔、驱鬼的术士,即道教的男巫,也称师公(子)。

  冲傩,是道教法事的名称。分为三种:1、清宅,家宅不幸,人畜不旺或家中怪异作祟,要请师公子来“打扫房子”叫冲“太平傩”。2、祛病:家人生病,以求早愈,要扎茅人冲灾消难,叫冲“急救傩”。3、驱灾:家中逢凶事,希望化凶为吉,要举行傩事“开红山”。上面例子中提到的应是祛病的“急救傩”。(益阳在线)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92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