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魅力乡村美好家园
来源:益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夏一杨       发表时间:2019-01-15

  行走于益阳南县武圣宫镇龙头嘴村,村道四通八达,溪水清澈见底,广场笑语盈盈,邻里和睦友善……秀美、和谐,成了龙头嘴村的生动注解。

  2018年,益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引领,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农村“颜值”和“内涵”,将祥和秀美的乡村新景描绘得愈发清晰动人。

  规划引领树标杆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新创建5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美丽乡村打造成益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靓丽名片,共组织129个村开展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我市层层建立“领导挂帅、部门帮扶、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领导联点指导,力争打造一批可示范、可复制的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片、示范村。“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同质化发展,让许多村庄失去了独有的魅力。益阳美丽乡村建设统筹一盘棋,坚持走差异竞争、特色发展之路,一村一貌,百花齐放。

  2018年,益阳24个省级示范创建村聘请专业团队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做到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赫山区奎星村以“林翼故里、醉美乡村”为创建主题,进一步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大通湖区大东口村则突出农垦特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线,凸显低碳高效与生态休闲两大功能;资阳区乌龙堤村集中打造“两心两轴四带多片区”,充分体现湖湘特色。

  制度创新释放乡村新动力。益阳积极健全村务管理机制,各创建村通过开展村级基层组织治理机制改革和“益村”平台建设,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构,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机制,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村级自治活力。

  环境整治提“颜值”

  走进资阳区张家塞乡乌龙堤村,农耕记忆、生态渔乡、乡村恋情为主题的花式涂鸦,绘制在农家庭院墙上,有动物、花草、人像、丰收场景,与乡村美景融为一体。78岁的村民张维儒,说起村庄变化时很动情:“过去村里垃圾遍地,到处是牲畜粪便,现在水泥路通组到户,环境美化,生活比城里人还舒服。”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此,各示范创建村通过实施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序化、信息化六大工程,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提质六大行动为重点,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各级各部门通过采取“财政投资、项目支持、社会筹资、群众捐资”的筹资办法,全市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共筹措资金72874.9万元,有效改善了各示范创建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

  村庄绿树环绕,村道蜿蜒延伸,小溪潺潺流淌,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健身起舞……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美丽经济”蓄内涵

  一到春天,桃江县牛田镇金凤山村,永世佳映山红庄园2万多株映山红竞相怒放,成了当地知名的周末休闲旅游景点。金凤山村以花为“媒”,将青山绿水串成了画,给乡村带来了人气与财气。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因为无中生有的花海经济,一路“逆袭”成为益阳美丽产业发展的样板村。

  乡村振兴,不仅是改变脏乱差的乡村面貌,更需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益阳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细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和农民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了内生动力。

  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开展国有农用地清理,清理整治并流转土地,不断释放土地要素红利,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南县南洲镇南洲村利用资产入股、财政资金入股、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奎星村以湖南中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奎星家庭农庄、银城南湖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加快致富……聚焦产业兴旺,着力发展美丽经济,益阳用实际行动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益阳日报 蔡立平)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