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第五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詹翠华 恒温的亲情
来源:益阳日报      责任编辑:夏一杨       发表时间:2018-11-21

  44年,詹翠华始终如一:把家里的辛酸苦累扛在肩上,任由岁月的风霜刻在脸上。在益阳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江家坝村,方圆十里的人们都把她当作好媳妇、好弟媳、好嫂子的代名词。在这个民风淳朴的乡村一隅,詹翠华身上闪烁着最朴实、最善良的人性光环。今年,当她顶着一头白发,接受益阳第五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奖牌时,现场掌声雷动,观众纷纷向她致敬。

  20岁嫁到夫家时,詹翠华未曾料到,她的人生将会是这样度过。当时丈夫詹雪增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人老实本分,有一门技艺在身,詹翠华觉得自己应该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过门后,詹翠华也学到了一些医术,协助丈夫接诊治病,生活倒也富足。

  可现实还是摆在面前,丈夫有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大哥因患脑疾一生孤寡,需要照看;妹妹小时因患有脑膜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弟弟因为家贫,年轻时娶妻不易,詹雪增承诺以后家里的一切事宜都不要弟弟负担,才有姑娘愿意上门。

  1998年,婆婆得病,无法继续照看小姑子,詹翠华从“替补”晋升为“主力”,正式接过了负责整个家庭的接力棒。从此,她不仅要伺候重病的婆婆,照顾瘫痪的小姑,看好经常惹祸的大哥,还有外出打工的儿子留下的两个孙子孙女,接诊、做饭、洗衣、搞卫生……詹翠华常年穿着一件暗色的围裙,在家里重复着这些劳动,她就像个陀螺一样,永不停歇。婆婆在病床上躺了4年多,詹翠华日夜陪在床边,端屎接尿没抱怨过一句,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婆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夏天,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冻着,她在老人房间里生上炉子,不时为老人买来补品补药,调好亲手喂老人服下,婆婆想吃什么只要开口,下顿餐桌上准少不了。婆婆把她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疼在心里。“这个媳妇嫁到我们家真的太难了!”婆婆去世前望着詹翠华,眼中含泪欲言又止。詹翠华知道婆婆的心思,她当即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大哥和小姑子。

  婆婆离世后,詹翠华收拾了一间专门的房子,安置好瘫痪的小姑子,一住就是近二十个年头。她的嘴里总是那句:“妹妹和大哥都是我们自家人,照顾他们是我的职责所在,并不是负担。”

  每天二两白酒,芝麻热茶不断,豌豆瓜子常备,詹翠华对小姑子的喜好了如指掌。小姑子不能说话,出生以来就没迈出过门,除了吃喝,连拉撒都需要别人帮忙。詹翠华每年给她准备数十斤的白酒和芝麻,让她吃喝开心。小姑子的房间虽然简陋但整洁干净,与厕所相临却没有异味。冬天天冷,詹翠华给小姑子买来烤火的“小太阳”让她取暖。因为日夜不停地开着,多年来家里用坏的电烤炉超过30个。2012年,詹翠华家买了第一台空调,就装在小姑子的房间里。

  “这些年来,我不敢在外过夜,更不敢生病。”詹翠华的理由很朴实,“我病了,我的家人怎么办呀!迫不得已出趟门都要提前安顿好大哥和小姑。”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姑,夫妻俩把卧室安在小姑房间隔壁,晚上睡觉都不敢关门,生怕睡着了听不见隔壁的动静。

  说起詹翠华的为人,村里的邻居没有不夸赞的。在邻居的眼里,她总会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村里捐款捐物,她总是带头捐赠,帮助比她贫困的人。平常,她总是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冬季下雪时,再忙,她也要把街道扫出一条人行道,以免有人滑倒摔伤。她的这些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熟悉她的人。

  十年前,有个老人坐在路边哭。詹翠华闻声出门询问,得知老人是汉寿人,70多岁了,独子瘫痪在床,被媳妇嫌弃并赶出家门讨米。她鼻头一酸,将老人扶进屋,清洗干净,好饭好菜招待,留在家睡了好几天。詹翠华说:“看着这些人可怜,就觉得应该帮帮他们,照顾他们。”(益阳日报 谢辉)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