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一乡一院”给特困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来源:益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夏一杨       发表时间:2018-10-18

  10月17日重阳节,益阳赫山区八字哨镇敬老院60多名特困人员领到了节日礼物——院长给他们买来的新外套。“以前温饱都愁,现在吃穿不愁了;冷热有人管。在敬老院里,我过着以前想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穿上新衣,96岁老人陈春林笑得像个孩子。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几年,益阳大力开展乡镇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一乡一院”目标。尤其是去年来,益阳全面开展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全市敬老院居住条件全面改善,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得到较好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得到更好的护理照料,供养水平大幅提升。采访中,不少五保老人称乡镇敬老院是他们的“幸福家园”。

  “一乡一院”给特困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10月16日,来到益阳赫山区龙光桥街道叶家河敬老院,如同走进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干净整洁、绿树成林的院落里,老人们有的背着双手围着绿化带悠闲漫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走廊上闲聊家常。起居室内,床铺干净整洁,电器设备一应俱全。

  “饭菜送到手里,衣服帮我洗好,洗澡帮我接水,每年还发几套新衣服,生病住院一分钱不用出。”65岁的谢老伯谈起入住敬老院的感受,幸福感溢满心间。谢老伯说,他50岁双目失明,在婶婶家寄居了10年,去年政府接住到敬老院。眼下,在叶家河敬老院里,像谢老伯这样“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五保老人有34名。

  叶家河敬老院是2016年新建的一家公办敬老院,占地18亩,共有床位125张(其中护理床位15张),住宿区域采取公寓式装修,热水器、空调、电视一应俱全。这两年,敬老院采取公建为主体、民建为补充,在满足特困人员供养情况下,开放社会养老,逐步完善院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特困人员饮食标准。

  如今,叶家河敬老院共有67名老人,特困人员和社会养老人员统一住宿标准,统一用餐标准,每天饭前,食堂还会公布当餐菜单。“中秋节,我哥哥把妈妈接回家住两天。没想到她住了一天就吵着要回来,在她心里,现在敬老院才是她的家。”前几天,社会养老人员彭妈的女儿在敬老院老人家属群里的一段话,温暖了所有家属的心。

  叶家河敬老院老人的幸福生活,是益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剪影。记者从益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局了解到,2012年来,益阳把农村敬老院建设放在不断满足城乡特困人员养老需求的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花大力气推进,取得可喜成效。目前,益阳保障城乡特困人员35489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34259人,城市特困人员1230人,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560元每月、4160每年,有乡镇敬老院123所,基本实现“一乡一院”目标,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逐步成为现实。

  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条件大为改善

  午饭时间,益阳赫山区八字哨镇敬老院护理人员将一份饭菜端进陈老房间,摇起床头,让床上躺着的她轻松坐起,随后照料她吃饭。

护理人员照料老人吃饭。图片来源:益阳日报

  陈老是一位年过90的半失能老人,因年事已高,无法自主起身活动,敬老院便为她添置了一张电动多功能医疗床,拥有背部升降、腿部升降、升降护栏、左右翻转等多种功能,能帮助她轻松坐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也方便护理人员日常护理。

  在这间住宿房间内,所有设施设备均按医院标准配置,护理床位、呼叫机、氧气设备等一应俱全。“有什么需要,按下床头的呼叫机,护理人员就会过来帮忙。”说起这套护理设备,陈老赞不绝口。

  敬老院院长吴建华介绍,这是敬老院新建的护理区,是为照料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而建。去年,敬老院新建了一栋3层的综合楼,新增50个护理床位,房间内配备呼叫系统、增高坐便器、拐杖、坐便器助力扶手等,还安装了医用电梯,开设卫生室,聘请乡村医生常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今年,敬老院30多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已全部入住护理区。

  全面开展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是益阳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去年3月,省民政厅出台《全面开展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意见》。明确湖南省将逐步建立适应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服务管理和机构建设模式。其中,救助供养的重点将往照料护理工作转变,而机构建设的重点将向照料护理区和护理床位建设转变。

  去年以来,益阳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加强农村敬老院照料护理设施建设,集中改扩(新)建了37所农村敬老院,新增675张护理床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0%。同时,市民政局还通过举办全市敬老院护理员培训班、开展敬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等,推动益阳敬老院服务质量大转变。(益阳日报 洪捷 李涛)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