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关心,是最好的老有所为
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王 君仪       发表时间:2024-01-18

  □ 岑今

  75岁的李世奇,是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一名乡村教师,退休多年赋闲在家。2022年开始“触网”, 在村里直播开讲“三乡故事会”,讲述新村民爱吾乡、老村民回故乡、新老村民建家乡的故事。一年多时间,他骑着摩托车满村跑,搜集村里的历史人文故事,通过花鼓戏、快板、顺口溜等形式,直播60多场次,讲述了离开家乡30多年的乡贤郭峰回村带领家乡人民搞产业振兴、大学生李月红回乡创业办甜酒厂、孔雀哥郭春生产业转型办起残疾人托养中心等故事,讲得真真切切,唤醒老村民的记忆,并带动村民们玩直播。合兴村去年光卖出去的甜酒,收入加起来超过2000万元。李世奇以关心之态,为村里经济发展奔走不辍,这是老有所为的最好体现。

  无独有偶,96岁的退休教师唐上君,退休10年后回到家乡安化县雾寒村,在自家小木楼里开设补习班,义务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补习功课,坚持至今。26年间,从他的小木楼里陆续走出50余名大学生。唐上君把自己的工资都花在这些山里孩子的身上,作为奖学金、为他们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虽已是鲐背之年,但在这条路上,唐上君依旧初心不改。“起初,他是一棵树,把所有的养分输向枝枝丫丫,期盼着孩子们成桃成李。后来,他干瘪成了一根扁担,又俯下身来,挑起一个个沉甸甸的梦想。心事满头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山村清野的“教育守望者”唐上君之风山高水长。

  ……

  平凡之光,草根力量。李老唐老们代表了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积累的阅历经验积极帮助他人。这样有作为、有快乐的晚年生活,不仅益于个人身心健康,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之后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李老唐老为我们诠释着最好的老有所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长期以来,我市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他们奔走在校园内外,活跃在社区乡村,深入到千家万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不老之生命、不朽之情怀,织就出一幅“晚霞尚满天,莫道桑榆晚”的盛世美景。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对有为老人的称颂。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老年人褪去尘世的浮华,静静地品味生活看起来可能是一种幸福,可是当老人在空闲中产生了“无用感”甚至“抑郁”的时候,我们却又不得不提高重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追求,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坚守,这与生理年龄并无直接关系。

  “国有事,问三老。”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有着一般社会公众缺乏的威望、威信,可以对政治、经济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他们经历过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变迁,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了然于胸,容易接受一些新生事物和时代元素,发挥余热的潜能很大。最难得的是他们还拥有一颗想干事、干成事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发挥余热是老年人保持健康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更是让老年人每一天焕发“新生”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老年人在关心和被关心中,诠释着最好的老有所为。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