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筑梦乡村绘新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王 君仪       发表时间:2023-12-08

  初冬时节,行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个个式样各异的农家小院幽雅宜人,一条条平整干净的乡村公路蜿蜒连绵,一排排行道树如司仪般欢迎八方来客,一片片田畦种上了作物和蔬菜……希望在这里播种,人们在这里劳动,梦想在这里收获。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新发展,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几年努力,我市实现帮扶联系全覆盖,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544户16963人;农村厕所“五化”建设整村推进完成25815个农村户厕改(新)建;到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264元,同比增长14.9%……具有益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培育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12月3日,走进资阳区长春镇的先锋桥村,看到村民黄秋明正在准备涂料,给房屋外墙上的木槿花彩绘补色。“现在每家每户的房子外都涂上了木槿花彩绘,全村都一样。”黄秋明一边涂颜料一边告诉记者,2019年,先锋桥村开始着手打造木槿花产业,把已有的本地品种木槿移栽、整理,为新引进的牡丹木槿提供扦插用地,并进行景观建设。“我们打造了以木槿花为纽带的复合型庭院经济模式,把木槿花研究了个彻底。”黄秋明介绍,村里最初只引进了2000棵牡丹木槿,通过“村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扩大种植,先锋桥村已经拥有几十万棵木槿。仅凭木槿一项,全村去年的集体收入从原先的10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近1万元。

  近年来,我市通过“市级引导、县为主体”的方式,制定完善市、县支持政策,将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发展庭院经济、培育联农带农示范主体、消费帮扶各个环节做好结合文章。同时,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工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对已外出务工、尚未外出务工、返乡回流脱贫人口分类细化就业帮扶措施,完成“一个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年度目标任务,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30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661个。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户)就业务工人数达11.51万人,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02.95%,目标数完成率达99.22%。

  此外,我市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制定《益阳市2022年促进农村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若干措施》,千方百计为脱贫人口拓展增收渠道。2022年,我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264元,同比增长14.9%。

  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来,我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和整治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美丽环境”扮靓“美丽家园”、催生“美丽经济”、创造“美丽生活”的“和美湘村”建设新路子,致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吸引八方客商来益阳投资兴业。2023年,我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冬日午后,走进赫山区欧江岔镇长东湖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整、交织成网的柏油路,村民广场上健身器材种类齐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整体面貌悦目,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长东湖村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在前年,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还深深困扰着大家。”长东湖村党总支书记陈志辉说,这两年,村子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重点围绕违规搭建拆除、乱堆乱放整改、污水垃圾清理等措施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和美湘村”建设。如今,长东湖村到处都是“高颜值”,每天吃过晚饭后,只要天气允许,村民就会聚集在村文化广场上聊天、散步、跳广场舞,和睦而安逸。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近年来,我市以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建设”等“四项行动”为重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污水处理厂乡镇集镇覆盖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3.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建成垃圾收集点1.6万个。同时,狠抓示范创建,“三美联建”亮点纷呈,我市在南县率先开展试点,形成了“美丽庭院”建设“六个一”模式,全市共有400个村建成美丽庭院5.9万个;在赫山区率先开展试点,形成了“美丽屋场”建设“1+6”模式,全市共有145个村建成美丽屋场159个;在安化县率先开展试点,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六有六自”模式,全市申报1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创建63个省级、87个市级、319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创建率达到28%。

  坚持塑形铸魂 深化乡村治理

  春风化雨时,花开遍地香。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我市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出台《益阳市农村住房风貌管理暂行办法》,改造具有湖湘风貌特色住房1.1万户;建成“四好农村路”2748公里,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率达75%,70%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同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和村民在精神文化上美起来、好起来,我市各地不懈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收获了可喜的成效。

  从基础设施到乡风文明,从面子到“里子”,我市农村实现了新变化。12月1日,记者来到南县浪拔湖镇南红村,一条大路直通村子东边一座新建的礼堂式房屋,屋门口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旁边是垂柳依依的水塘。“这就是我们村的南红大食堂,一次宴席能坐十二桌,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在这里操办。”南红村党总支部书记段绍文介绍,2021年,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两委对接乡贤曹国文捐赠修建南红大食堂,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等提供了场所,引导村民群众红白事简办新办,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有些并不富裕的人家,一场酒席办下来,一年缓不过劲儿。”段绍文说,虽然每家不是经常办宴席,但家中一旦有事,自己操办起来确实费时又费力,而南红大食堂的建设正好化解了这个难题。近两年来,南红大食堂举办红白喜宴不下100场,为村民直接节省费用至少30万元。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在全市像南红村这样以文明乡风带动乡村振兴的案例还有很多。“省美丽乡村”安化县肖家村就是如此,这个肖姓人口占80%的村子,遵行“立身行事,五爱为本,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肖氏家训,凝聚大家的力量,以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激励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共同为乡村振兴出力。这样,更好地系牢了乡愁乡情的纽带,吸引了乡贤反哺桑梓。

  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益阳的乡村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有了磅礴的内生动力。(记者 陈徐文倩 通讯员 谭红毅 王秋林)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