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让更多“新农人”逐梦田野间
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王 君仪       发表时间:2024-02-28

“新农人”逐梦田野间。吴耀武作

  □ 陈徐文倩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现代农村成为希望的田野。除返乡农民外,越来越多“新农人”选择逐梦乡野,其中不乏海归、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企业家等。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如今,“农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身份”,也成为主动选择的一种“职业”。日前,笔者在南县厂窖镇肖家湾村稻蛙养殖基地采访时,了解到“90后”基地负责人管鹏的“新农人”故事。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务工的管鹏从新闻中了解到农村发展前景较好,便放弃在外打拼的机会,毅然返乡创业。“在农业上要如何做出新意?”一日,他坐在田埂上,回忆起小时候在田间跑、耳边尽是蛙声的情景,于是想到龙虾和水稻一起种养,那稻蛙是不是也可以一起种养呢?带着这个想法,管鹏花了几个月进行考察和摸索,逐渐明晰了思路,投资200万元成立了稻蛙养殖基地。

  现实中,许多像管鹏这样的“新农人”对农业、对土地特别是家乡有着天然的情怀,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创新创业,为广阔农村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无数“新农人”与家乡“双向奔赴”的同时,笔者不禁思考,如何让这份“命中”情谊永存、热情永驻呢?“凤凰非梧桐不栖”,我们必须为“新农人”提供满意舒适的环境。吸引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真正站在“新农人”的角度,解决其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才能让“燕归巢”的势头不减。政府需因势利导,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三农”集聚,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返乡的高学历人才,应侧重于农业技能、生产组织、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于技能型的返乡人才,则应侧重于互联网运用、农产品营销、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养。我们还可推行“传帮带”式培养制度,实行“老农人”与“新农人”一对一式帮扶,助力“新农人”全方位成长。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人才建设,久久为功。在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上,厚植人才沃土,坚持“引育用”并重,不妨让更多“新农人”扎根一线,投身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新农人”的担当作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