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重走长征之路寻找“初心” 挖掘红色故事传承“本色”
来源:益阳日报      责任编辑:夏依杨       发表时间:2019-12-03

  “挖掘和讲好身边红色故事,让主题教育更入脑入心。”12月1日,益阳安化县档案馆馆长廖建和如是说。今年来,安化县档案馆组织专业人员重走安化境内的“长征路”,在红军曾经播下过革命火种的马路镇湖南坡村、六步溪村、江溪村、网溪村等地方,挖掘、收集、整理沿途红色故事,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本土教材,丰富了党课内容。

  安化是一块红色土地,在浩瀚的红色档案中,红二、六军团主力途经安化,留下了很多感人故事。记者从中撷取4个红色故事,以飨读者。

  头席山:红军战场遗址

  在马路镇湖南坡和睦村头席山上,半人高的战壕从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顶,那是红军战场遗址最重要的部分。

  1935年12月5日至7日,红军在这一山头与国民党军队迂回激战了3天。如今,这里成为了马路镇联校确定的德育基地。山顶修了红军亭、红军墙、红军墓,红军墙上有红军长征经过安化的路线图、安化名人留下的记录红军过安化的诗篇。

  红军墓前刻着在头席山牺牲的红军战士李楚才的名字,虽然籍贯、生卒年月不详,但他为了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郭家屋场:一块银元里的初心

  1935年12月5日,红二、六军团主力集结到江溪,红二军军长贺龙、红六军军长萧克在郭家屋场落脚,在村民朱家庆的老屋设立了临时指挥部。

  当时,村子里的人早已经躲进了屋后的山林。因郭家屋场在沅陵、桃源、安化三县交界之处,自古是土匪横行的地方。他们把红军当成了土匪。第二天红军走后大家回家,才发现家里一切井然,家具没有遭受破坏,也没有遗失任何东西。住在郭家屋场朱家庆家的邵阳鞋匠王鞋匠放在瓦罐里的几升米不见了,却在罐底上发现了一块银元。在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20斤米。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品质就那样深入了人心,以至于在郭家屋场代代传诵。

  如今,曾经被设为红军指挥部的朱家庆的老屋已经拆除,但那块地坪还在,朱家庆的儿子以及知道这段历史的村民还在,如果将老房还原,将故事还原,这里会是一处极佳的党史教育基地。

  江溪:一棵古树见证纪律严明

  红二、六军团主力集结到江溪后,官兵共有一万余人,部队宿营十分困难。当时是寒冬季节,官兵们为了不扰民,都睡在田野、山林里。有几个站岗放哨的小红军为了驱寒,便在山中捡来柴草,在大路边的一棵枫树下生了一堆火。夜里风大,火苗便往枫树上扫,树的根部被烤焦了一大片。第二天,红军继续行军,离开了江溪。后来这棵枫树被烤焦的地方便慢慢变成了一个洞。这个洞随着树的生长而越变越大,至今里面可容纳三四个人,是村里放牛的孩子和过往行人躲雨的最佳场所。这个洞就如同一只眼睛,见证了一支队伍的纪律严明。

  如今,这棵树的围径已经有4米,枝叶仍然葱郁茂盛,它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军树。

  邓家组:红军开仓放粮的地方

  红军所到之处,打倒土豪劣绅,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深受群众拥护。江溪第一个开仓放粮的是邓家组的豪绅李叙赞家。李舒赞读过书,思想较为开明,不仅将谷仓里268石稻谷全部拿给了红军,把几头肥猪送给了红军,房间和厨房也让给红军住,自己的家丁和儿子们还帮助红军喂马、挑担、砍柴、做饭。

  如今,李书赞83岁的孙女李福凤老人虽然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爷爷,但听说过爷爷把家里的猪栏门打开任红军宰杀,把仓库打开,粮食全部交给红军的故事。红军把粮食一部分留作自己当给养,一部分发给村里生活特别穷困的百姓。李书赞家开仓放粮的老屋已经不复存在,两个儿子分家后将老房拆除建了两栋新房。但屋场坪还在,阶沿边铺就的石基还在,红军心怀百姓救贫济困的故事仍广为传颂。(益阳日报 周云峰 通讯员 蒋英姿 吴曲城)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