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资江十景”浮雕墙点亮龙洲广场
来源:益阳日报      责任编辑:夏依杨       发表时间:2020-10-28

  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连日来,一组“资江十景”浮雕图刷爆益阳市民的朋友圈,被大家称为益阳版“清明上河图”。

  10月26日,记者在资江风貌带龙洲广场看到,龙洲书院旁,斗魁塔前,一条长96米、宽3米的“资江十景”浮雕墙。“关濑惊湍”“志溪帆落”“白鹿晚钟”等10个消逝的盛景通过浮雕形式再现,唤醒了沉睡的历史。

  2017年,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邀请益阳本土画家陈腊年、陈安民担纲创作了“益阳资江十景”画卷。两位艺术家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对家乡的热爱,对益阳地域的了解,对益阳历史文化的深刻把握,使“资江十景”画作不同凡响。2019年,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邀请著名画家赵溅球、盛景华、欧阳波、贵仁杰、冯明德等文艺界人士,召开“资江十景”图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博采众家之长,给图稿增色,并最终呈现于浮雕。

  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盛景用一组图再现,景观年代从三国时期延续到明清时期,每个场景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志溪帆落”描述的是志溪河从北面汇入资江,水运发达时上行和下行的帆船经过此地,降下帆布来防止交汇水流剧烈晃动船只,以保障行船安全和平衡。资江两岸酱坊、茶庄、粉馆林立,人们吆喝、品茶、闲聊间欣赏落日余晖下的帆落景观。“碧津晓渡”描述的是昔日每当拂晓,江面烟雾茫茫、曙色朦胧之际,南郊成群结队的农民挑着农产品,在碧津渡(城内南门口至大渡口的过江渡口)乘坐船过河进城赶早市。江城隐约,扁舟如梭,市井依稀,宛如海市蜃楼。

  陈安民作为资江风貌带“资江十景”浮雕墙画卷创作人,创作历时半年,几易其稿,原稿有50公分高、16米长,将益阳资江十景自然风貌和两岸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将益阳旧时盛景再现在浮雕墙上。

  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资江十景”浮雕工程目前只剩下周边绿化和灯光装饰工作。

  相关链接 

  资江十景 

  关濑惊湍:关濑位于三堡青龙洲一带,又称关羽濑或关侯濑,是千里资江入洞庭湖的最后一道关险。关濑河面较为开阔,沙洲鳞次栉比,卵石满布,水流滔滔,如万马奔腾,素有惊湍之说。

  志溪帆落:志溪河入资江一段,水流十分湍急,河岸依山转曲,大凡来往舟楫行至此处,均落帆以待,远远望去,桅杆林立,天高水阔,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作。

  会龙栖霞:建于东晋的栖霞寺位于群龙聚首的会龙山顶上,寺旁古枫古樟虬枝百结,绿荫生雾,秀入云汉,绮霞凝结。无论月落日升、阴晴晓暮,常是云蒸霞蔚,人称“会龙栖霞”。

  裴亭云树:资江南岸白鹿山上的裴公亭,临江水之滨,据青山之顶,地势高耸,风光秀丽,周围有亭台楼阁碑林长廊相衬,青葱树木相掩,内中还有二三百年古树数株。自明嘉靖年间便成为资江一景,古今文人咏裴公亭的诗词甚多,彰显益阳的“文气”。

  白鹿晚钟:裴公亭西南数十步白鹿山麓,有一白鹿古宇,据明一统志记载:唐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每当黄昏,白鹿寺内那口重逾千斤的大佛钟在资江边的落霞中悠悠远扬,声传数十里,响彻益阳古城,足见其壮美。

  西湾春望:清清资水城中过,西流湾处向西回。春季西流湾岸柳如带,堤坡草绿花红,临江苍松挺立,江面水平如镜,曰“西流春望”。现在长堤烟柳已被沿江风光带代替,现代城市风光让人流连。

  庆州渔唱:相传在学门口之江心,有洲隐隐不露,露则有喜庆之事,据说从不虚报,故得“庆洲”之名。此处水光荡漾,长烟一空,碧天倒影,荡漾见游鱼,暑夜初凉,渔歌互答,确也别有千秋。

  碧津晓渡:城内南门口至大渡口的过江渡口,昔称碧津渡。以前,北城南郊,每当拂晓,江面烟雾茫茫、曙色朦胧之际,南郊成群结队的农民挑着农产品,争相坐渡船过河进城赶早市。

  甘垒夜月:故址在今市二中,为东吴甘宁屯兵拒关羽之处。当时东吴军营在陆贾山口至铁铺岭一带绵延数里,主营所在的“陆口”因地势高峻,古木参天,前扼资江天险,后依陆贾屏障,夜晚可借星月而观敌情,白昼可凭地势而守阵地。

  十洲分涨:据说古时的资江不像今天这样,可以一眼望穿对岸的通航河流,而是中间至少隔着近二十多个小洲的泽地,比如我们知道的十洲等若干小洲。东门外资水中的黄花、华林、烟波等十洲,资江水流至此,水面益阔,两岸塔影映潭,长堤垂柳,景观无限,是难得一见的美好自然景象。(益阳日报)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