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益阳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益阳日报      责任编辑:夏依杨       发表时间:2019-10-31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一组脱贫攻坚数据为金秋添彩。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益阳坚持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突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尽锐出战,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33.6万贫困人口脱贫、263个贫困村退出、安化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9%下降至1.35%。

  在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中,益阳获评先进市,桃江县、赫山区获评先进县(区),今年9月,在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巡查中,安化县和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凝聚脱贫帮扶之“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制订下发了《益阳市“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规划》《益阳市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益阳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等作了详细安排,并在全市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践行初心使命真情脱贫帮扶”主题活动,精准推动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确保应享尽享。

  近年来,益阳着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安排“财银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和设立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助推扶贫攻坚。益阳作为全省“财银保”改革的唯一试点市,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向银行取得无抵押低息贷款,由财政部门对保费和贷款利息给予50%至80%的补助。目前,我市纳入试点范围的区县个数,以及贷款发放额度占全省的比例等各项指标优化率均居全省第一位。与此同时,益阳以“六大一批”“六大建设”为抓手,实施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行业扶贫工程,把脱贫举措一条一条落实落细,两年(2017年、2018年)实施易地扶搬迁33381人,危房改造44980户,解决了21.48万人的农饮水安全问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益阳坚持尽锐出战,全市有驻村帮扶工作队868支,构建了领导联系贫困村、牵头单位和后盾单位共同帮扶、党员干部驻村结对帮扶的“领导挂帅、单位帮扶、干部驻村”的三级帮扶体系,实现了全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有挂帅领导、有帮扶单位、有驻村工作队、有结对帮扶责任人四个全覆盖。实行驻村帮扶“一月一调度”和重点工作、专项工作即时调度。明确结对帮扶工作要求,结对帮扶责任人每2个月入户走访不少于1次,每1个月对接联络不少于1次。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践行初心使命、真情脱贫帮扶’主题活动”,市县两级2185名驻村干部和18788名市县乡三级结对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帮扶措施真正落实在贫困户家门口。

  开对产业扶贫之“方”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益阳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益阳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坚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产业扶贫主支撑。益阳深入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以茶产业、虾稻产业、优质水产品产业、优质蔬菜产业、休闲食品产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目前,益阳茶园总面积达到46.5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接近10万人,茶产业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的富民主导产业,以茶产业为重点的安化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作经验介绍,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南县等湖区大力发展“稻虾”种养,虾稻生态种养面积达到45.68万亩,亩平每年可实现效益4500元,南县“稻虾”种养经验在全省推广。

  坚持结成产业发展联盟,打造脱贫致富生力军。益阳围绕“镇镇有示范、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目标,通过集聚结成产业发展联盟,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联合起来,通过农户主体“捆绑式”参与、涉农资源“整合式”投入,开展合作互助经营,降低分散经营成本,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1+1>2”的聚合增益效应。全市建有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村分别达到297个,覆盖率分别达到100%。打破单打独斗推进脱贫攻坚的模式和格局,引导区域内企业联合起来,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产业帮扶。桃江县石牛江镇引导支持镇域内企业成立石牛江镇扶贫产业发展联盟,发展会员单位27家、关联企业13家,结对帮扶贫困户247户566人,每年每户增收2200元。推动山区茶产业、丘区竹产业、湖区水产品产业稳步向条件适宜区域复制推广,促进区域互动合作和特色产业发展,将产业的触角向周边区县延伸,山丘区有了虾蟹、丘区有了茶、丘湖连接区有了笋竹,不仅发展壮大了产业,还为临近区域的产业扶贫注入了新鲜血液。

  坚持依托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利益联结全链条。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将贫困农户嵌入龙头企业的“种养加销”产业链条中,推动龙头企业与村集体、贫困户建立长期、有效、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同受益。在种养环节上,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质量监管,实行保底收购,合作社、农户承担产品生产风险,龙头企业承担市场风险,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加工环节上,实行“车间+田间”。引导龙头企业在贫困村或者厂内建立“扶贫车间”,直接解决贫困户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在销售环节上,实行“键盘+餐盘”。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伐,以“互联网+”有效连通外界,对接供需,促进农产品更快进城、更多增值,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目前,全市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达到1261个,实现交易额12.5亿元,带动297个贫困村农副产品实现上网销售,覆盖贫困人口7.4万人。

  打通长效增收之“径”

  贫困具有长期和动态的特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与质量。益阳结合本地脱贫攻坚实际,从三个方面着力,努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织密“兜底网”。积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帮扶贫困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以保本为基准制定指导价格,以高于市场收购价收购贫困农户产品,有效降低贫困农户经营风险,保障贫困农户最低收益。南县顺祥食品公司开设贫困户小龙虾收购绿色通道,贫困户运来的小龙虾随到随收,并且在价格上比普通农户高0.2元/斤。安化县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与贫困对象签订茶叶收购无限期合同,确定保底收购价格,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算清“明白账”。充分运用贫困户拥有的土地、劳动力、国家信贷政策支持等要素资源,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措施,让村集体和贫困户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稳定收入。安化县长塘镇岳峰村将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村集体占股51%,农户占30%,致富带头人占19%,由龙头企业统一经营管理,按股权比例分配利润,不仅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贫困户每年也能享受入股分红,每年创收1000元/户以上。

  筑牢“防火墙”。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中的潜在风险,以优先保护贫困农户利益为立足点,加强对扶贫企业的筛选和监管,支持和引导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将风险引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南县麻河口镇鼓励种养大户积极参加小龙虾养殖保险,降低稻虾产业风险。益阳市农田谋士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统一购买特色农业保险,并对贫困户分红进行保底,在年底结算时,从保底收益高出部分中提留20%作为风险调节基金,确保遇到市场低迷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年份也能稳定增收。

  面对神圣使命的召唤、崇高事业的激励,当下,全市各级干部群众满怀激情,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深耕细作,不断砥砺前行,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益阳日报)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