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阔步迈上康庄大道 益阳安化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益阳日报      责任编辑:夏依杨       发表时间:2020-12-08

  “这堂电子商务课,让我这条泥腿子开了眼界。”12月7日,市扶贫办在益阳安化县乐安镇主办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陈飞云听课听得特别认真。

  家在乐安镇青峰村的陈飞云,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在政府帮扶下,陈飞云在家办起了合作社,养了藏香猪、稻花鱼,种了小籽花生,年收入达10多万元。

  陈飞云尝到产业扶贫甜头后,不断扩大合作社产业规模,技术、思维、眼界等方面的局限和困扰也随之显现。7日的这场培训解决了陈飞云的困扰,拓宽了他的视野。

  “近年来,安化县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1.8亿元,先后实施了“五个一批”、六大建设、十大脱贫攻坚行动、七大巩固提升工程和决战决胜十一条等政策,着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脱贫收入更加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2月1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安化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化县副县长廖小甫介绍,安化县14.86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476元增长至10870元。今年,安化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13万元,贫困发生率、漏评率、错退率均降为零。

  产业兴 乡亲富

  刚从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领奖回来的全省先进工作者、市政府办驻黄泥村工作队队长刘彬,连日来在我市各部门各超市间奔波,帮助村里扶贫车间销售红薯粉。红薯粉厂办起来后,黄泥村种红薯的乡亲每户增收近千元。

  “产业扶贫亮点纷呈,安化黑茶、中药材产业立了大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肖新华介绍,近年来,安化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紧紧依托以安化黑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落实“四跟四走”要求,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安化黑茶产业综合产值220亿元,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第一引擎,9.6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超26万亩,产值超22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脱贫致富有机统一。

  产业扶贫力度空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62亿元,实施省、县、乡镇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84个,打造示范点38个、示范区3个,产业扶持覆盖全县100%的贫困人口,安化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为帮助企业单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该县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推介会和展销活动;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推动农产品销售;成功搭建“扶贫832平台”,全县消费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帮扶模式形式多样。安化县积极推广园区带动、龙头带动、集体带动、股份合作、资产托管、务工就业、公益就业、混合推进等8种模式。其中,直接帮扶2万多贫困户发展茶园4.2万多亩;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乡镇(村)+示范点+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车间+扶贫产品+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的土地、林地、劳动力、扶贫资金等生产要素合理融入扶贫产业,促进贫困人口股金、租金、薪金等收入多元化,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合力撬开脱贫之门,走上致富之路。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举措,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贫困村建设产业基地,给农村“造血”。2017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安化县作大会经验推介;2019年,安化县获评全省产业扶贫先进单位。

  重民生 解难题

  “自政策实施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共149098人次,总费用81970万元,报销金额67204万元,贫困人口县域内外综合报销比例达82%,其中县域内报销比例达86.62%。”“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安化专场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这组数据看似呆板生硬,但背后是一个个、一串串因病致贫家庭脱贫的鲜活故事。安化县全面执行“三个一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等政策,全县贫困人口参加医保、特惠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均达100%。

  梅城镇黄泥村与娄底市新化、涟源毗邻,“一脚踏三县”。当地有68年办学历史的段家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因师资、生源等原因于2015年停办,当地适龄儿童不得不到20多公里外的梅城镇区就读,家长陪读增加了家庭负担。

  2018年,市政府办进村扶贫后,把教育扶贫作为黄泥村脱贫攻坚第一要事来抓。2019年,投入资金数百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学校。如今,这个边远山村又闻读书声,村里的孩子又能在家门口上学了。

  段家学校重建只是安化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县教育局长刘唐业透露,教育扶贫是根本,安化坚持“一个不少一分不差”的底线要求,多方联动,多管齐下,打通教育扶贫资助“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五帮一”劝返复学工作机制,全县26430名建档立卡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对243名深度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金3.7亿元,资助贫困学生60万人次。

  出大山 造“富窝”

  寒冬时节,在茶乡花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史月英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社区里楼房排列有序,干净整洁,扶贫车间生产火热。

  这里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了东坪、龙塘、柘溪等乡镇的520户贫困户2133人。70多幢安置房按旅游景区房设计建设,配套设施、园林绿化更是高档小区标准,

  安化县位于雪峰山脉北麓,14.86万贫困人口散落在全县23个乡镇的大山深处。“一沟九岔,岔岔有人家”,正是贫困群众搬迁前居住情况的真实写照。

  安化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帮群众搬家,还要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4年时间,一幢幢新楼房、一个个安置区拔地而起,71个集中安置点建成,2万多名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口挪出“穷窝”,搬进新家园,造出了一方深山“富窝”。

  安化县以就近就业为原则,因地制宜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设立扶贫车间,进行来料加工、委托生产。目前全县引进扶贫车间40家,周边带贫企业80家,力争每户搬迁户至少实现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同时,实施“造血式”扶贫,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对贫困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茶乡花海社区今年以来开展了10余场技能培训,搬迁户黄建超通过培训取得电瓶车驾驶证,在园区开旅游电瓶车,月工资3200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同时,安化县大力推进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村组道路4097公里,实现5781个村组道路达标,解决近70万人出行困难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工程603处,解决13.8万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农村电网台区改造1178个135兆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964公里。行政村宽带建设端口达35.65万个,实现所有行政村4G、光网“双覆盖”。全县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交通出行、电力通信等民生关切得到全面有效保障。(益阳日报)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