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文明网
平凡的工作 不平凡的信念
来源:益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夏依杨       发表时间:2020-08-13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信念

  ---记益阳市生态环境局桃江分局派驻牛田镇小桃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刘革新

  刘革新,中共党员,益阳市生态环境局桃江分局派驻牛田镇小桃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长。他从2018年3月至今已经有近3个年头工作在扶贫战线上,这三年来,作为众多扶贫队员的一员,他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工作者,但是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坚守的是一个不平凡的信念。

  刚到扶贫村,他说自已是怀着一颗试试看的应付心里来的,认为先到农村看一看,不适应就回来,初来乍到,农村工作比他想象的条件还差,住宿和生活条件与城镇是相差很大,夏天蚊虫叮咬、烈日炎炎,冬天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工作纪律又严明,每周除了坚持“五天四夜”的工作纪律外,有时候还要“白加黑、五加二”的模式开展工作,有时半夜也要接受检查。他犹豫过,加上有时腰椎疼得很厉害,曾想过请求领导换人,但是,他考虑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临时换人,对扶贫工作开展不利。于是,他沉下心来,俯下身去,与群众同呼吸,与村两委团结合作,渐渐地,帮助贫困人员脱贫已成了他坚定的信念。

  记得去年夏天那场大雨,他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家人对他十分担心和牵挂……但当他发现村里一家农家因大雨而出现了房屋快垮塌时,他焦急万分,与支书一道,冒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深夜十一点钟转战到贫困户家动员撤离,亲自把贫困户从家中背出来以确保人身安全。途中,上怕头顶塌方,脚怕蛇虫来咬,加上他腰腿疼不堪重负,还有恐惧的心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牢固的信念让他坚持了下来,那场洪灾,至今还心惊胆战,幸亏没有人员伤亡。

  精准扶贫一路走来,他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业务熟练的扶贫工作者,他从扶贫政策和业务从建档立卡的条件、程序到各种会议的组织、召开,他不懂就问、虚心请教,他做到手勤、腿勤和脑勤,边学边做、边做边想,多次到县域内其他贫困村和工作队学习人家的扶贫工作先进做法。每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项目工程、扶贫资料规范整改等工作相继开展,任务十分繁重,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他常独自加班到夜里12点还在整理资料,有些问题当时没想明白,夜里3、4点醒来,随时有想法、随时起来拿笔记下,有时周末在家也这样,老婆有时直埋怨说他“着了魔了、工资又不高、究竟是图啥?”就是凭着这股韧劲,他很快进入角色。

  部队退役的他,以前是个火爆的性子,但在扶贫路上,他变得细心又耐心,在做群众思想工作和精神扶贫工作中,他轻言细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化解干群之间的矛盾。并且,利用给贫困户发放一封信、驻村工作联系卡、知识抢答赛、脱贫之星、屋场会、小组会、道德讲堂、“三会一课”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崇尚道德文明,社会更加稳定,气氛更加和谐,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看见他就像见到了亲人,他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已的亲人,隔三差五地要联系一下才放心。

  小桃村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小村,一无自然资源,二无特色主导产业,仍然是以水稻、牲猪等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贫困人口不多,但却主要以病、残、老、弱为主,自身发展基础条件差,稳定增收路径窄,脱贫难度大。不解决发展的问题,一切想法都将是纸上谈兵。

  “造血式”扶贫才是长久之计。利用驻村办公时间,对于全村所有贫困户,他做到了家家落、户户到,在分析了每户的致贫原因后,他发现近一半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用政策兜底一兜了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发展产业,要有增收渠道才行。

  说干就干,他一边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商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一边开始谋划主导产业发展。关于怎么发展村主导产业,他和村里组织了全户大走访活动,征集了大量的村主导产业发展意见建议,然后分小组开了屋场会,他在屋场会上反复跟村民们讲解产业强村的构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发展上来,带领他们的干部研究发展杨桃基地,优选品种,提高产业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已获得丰收。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在尽管贫困户们多数脱了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一同迈入小康,依然任重道远,但有了无数个像他这样的扶贫干部,我们相信,凭着他们这种不平凡的信念,一定能把扶贫工作做好,逐步消除贫困,共同走向富裕。(益阳市生态环境局桃江分局 刘飞辉)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益阳市委宣传部  益阳市文明办 主办 益阳文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报电话:0737-4220080 举报邮箱:wmb817@163.com